“我想要更多口袋公园!”
“我们每天放学后都来这里玩!”
“如果能再多一些秋千就好了!”
3月29日,黄埔区怡园小学32名二年级学生在黄埔区社区设计师的带领下,化身为“小小社区设计师”,不仅学习规划设计知识,还对上学路开展实地调研。在设计课环节,孩子们争先高举小手,踊跃发言,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。在老师引导下,学生们还通力合作,共同绘制了一幅美丽上学路。整个过程欢声笑语连连,讨论声此起彼伏,社区儿童“主人翁”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社区设计师带领孩子们观察上学路
此次“美丽上学路”活动由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(黄埔区社区设计师团队)主办,大沙街道和怡园小学协办,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和评科智库成员参客公司联合承办。
“小小社区观察员”再会“美丽上学路”
“美丽上学路”活动自2021年首次开展以来,备受各界好评。2022年夏天,怡园小学北校区的孩子们初次成为“小小社区观察员”。当时,他们以观察员的身份,参加视频访谈、意向地图绘制、社区观察,用心回忆、探索日常上学和课后玩耍的必经之路,在社区设计师的引导下,用自己的语言和画笔,表达对“美丽上学路”的期许。
孩子们参加设计课为上学路提出建议
“有个小男孩本来在活动现场没有提意见,但他离开后又回来,专门找到我们,认真地说‘我觉得路上缺一个垃圾桶’。”黄埔分院社区设计师熊定伊对这件事至今也忘不了。“美丽上学路”这颗种子,已经把社区共建理念深深种在这些孩子心里。
一年后的今天,“美丽上学路”重返怡园小学,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活动当天的实地调研环节,怡园小学的孩子们快速转换角色,在社区设计师的引导下,对上学路沿途重要节点进行细心观察和思考,回忆场地改造前后的变化,一路上不断“指点江山”。孩子们当时重点关心的口袋公园,已变身为一条“有花、有草、有运动场地、有漂亮房子”的“时空隧道”,在等待孩子们的验收。
“孩子们对周边社区的感知比较敏锐,尤其是上学路径。这次设计课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分享。”怡园小学的一位老师说。
评科智库研究三部主任易远江表示,儿童友好型社区是近年来社区建设的重点,旨在为儿童营造有利于成长的社区环境,保护其权利,并促进其发展。但是儿童话语权、参与权,却是容易被忽视的盲区。美丽上学路活动,恰好是充分尊重儿童需求,站在“一米视角”开展社区设计和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。
参与式规划:探索全流程社区共建模式
据介绍,黄埔区社区设计师团队一直深耕在社区。为了更好地践行“参与式规划”理念,在社区建设中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,他们花费了不少心思。
在大沙街道,社区设计师结合辖区现状资源,通过河涌边、街道旁、校园里的闲置绿地等社区低效空间的活化利用,打造儿童友好空间,力图以乌涌口袋公园、怡园小学旁口袋公园串联起图书馆、少年宫、学校等多个重要节点。口袋公园的建成,标志着社区共建在“总体策划—田野调查—推进选址—方案设计—实施落地”模式下,已经初步成功,积累下宝贵经验。
来源:新快报
采写: 李应华
责编:黄闻禹
校对:王萃
评科智库 | 郑鋆潼